陕北小米,是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特产。它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质粘味香,储存数年,米质不变;焖成干饭,香甜松软,越嚼越香,回味无穷;煮成稀饭,粘糯爽口,清香四溢,饭汤表面有一层明亮的米脂油。陕北小米,因其质优,誉满全国。
陕北小米亦称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陕北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这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

陕北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
小米不及珍馐值贵,却居在五谷之首。世间多有饮食禁忌,唯小米与人相伴甚宜。饥时可充饥,患疾可医疾,冬能暖身,夏能去暑。入宫为皇家膳食,入狱及囚徒茶饭。从不因附高而兀傲,也不因渺小而自卑。谷子浑身是宝,米粒养人,稷饲家畜,糠喂家禽。陕北农家院里“人欢马叫,鸡鸭成群”的热闹景象,几乎由谷子一物营造而成。
陕北小米熬出来的水又称为“桃花水”,清香甘甜,熬出的小米粥漂着油脂,散发清香,分外诱人。
陕北高原地区种植谷子的历史,至少已有四五千年,这里的庄稼人以谷为本,辈辈传承古老的种植方式,以人工劳作为主,栽种、管理、收割一直遵循自然农法。

所产的小米色泽金黄,质粘味香。熬出的米汤表面,至少还可以揭起三层油皮。是我国“四大贡米”之一。
用石碾子压出的小米,原始的工艺保留浓重的米香味,凑近一嗅便能闻到浓浓谷香,用手捻搓,米粒完整坚韧,碎米极少,不抛光处理,使得小米营养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