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为什么农业发展需要新媒体
2022-06-21 21:56  浏览:374

新媒体为农民自我发展提供新规划。《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93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8.8%。便捷的网络条件和低门槛的运营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使用新媒体的热情,尤其是头部社交平台市场地位的逐渐下沉,为城乡沟通和农民自我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从而催生了一批以新媒体为“农具”、以网络为“农田”的数字农民。数字农民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超时空、超地域、强互动性等特点,通过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三维立体地展现不同地域的乡村风貌,赢得了大量网民的青睐。2021年,Aauto快消平台以三农为主题的短视频多达2亿条;2022年春节期间,近3万个家庭在Tik Tok平台上分享了农村团圆饭主题的视频片段。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农民自我意识的觉醒。新媒体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生活,也从多方面帮助农民实现了自我价值。

新媒体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业态。与地摊、货源批发市场等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不同,互联网+中的多元化农产品新销售模式,如县长带货直播、淘宝开通扶贫频道等,不仅便捷,而且利润更高。仅2022年上半年,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就达到2900亿元,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成果。与此同时,Aauto Quicker、Tik Tok等新媒体平台相继推出“耕计划2022”、“秋收计划2022”、“富田计划”等一系列农业专项帮扶计划,帮助农产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此外,新媒体和新兴技术的巨大用户资源也推动了乡村旅游、创新创业等农村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质量较高。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的和睦村通过Tik Tok游客的直播而走红。截至目前,和睦村的话题浏览量已超过3.7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当地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产业得到极大带动,集体经济收入成倍增长。

新媒体为农业技术学习提供了新模式。“西瓜怎么嫁接?驱鸟器怎么做?没有农药怎么避免被虫咬?”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回答一系列农业技术问题。一方面,新媒体改变了以往研究农业技术受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受众广、灵活性强的优势,加速先进科学农业技术的普及。例如,Tik Tok平台与央视合作,共同打造“农村大师课”,邀请技术人员在线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邀请气象专业人士指导农民如何识别天气,根据天气变化进行农业生产,深受农民欢迎。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构建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农业信息和地方农产品产业链具体数据,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为实现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给农村发展带来新问题。

乡村形象受损,乡村文化受到冲击。在“流量拜物教”的新媒体领域,低俗、恶搞等。仍被个别创作者视为卖点,以获取流量收入,严重损害乡村形象。作为乡村文化现实的反映,乡村形象受到破坏时必然会受到冲击。农民媒介素养相对有限,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话语权的表达。即使农民对农村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热情,但由于缺乏新媒体传播技巧,传播的内容看似面向农村,实则只是满足了部分市民的好奇心,并没有实现农村乡土文化的真实呈现和有效传播。

过度追求利益,资本势力强势入侵。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赋能使得大量农村网络名人涌现。他们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方式向外界传递乡村面貌,满足城市网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想象,主动承担起宣传家乡特色、帮助销售农产品的社会责任。但与此同时,一些网络名人也开始聚焦“三农”专题内容,塑造朴实、正直、诚实的农民形象。在获得流量和粉丝后,他们“抛弃”了乡村振兴的初衷,转而直播“非农”带货。所选产品内容与农村产业无关,不利于农产品新媒体营销的现实利益转化。同时,个体商业资本狭隘地追求农村政策背后的红利,采取物质手段拉拢“知识素养”和“数字素养”较低的农民,提供主观的农村剧本,解构农村的真实状态。一些过于市场化的商业资本力量也会利用大众的支农善意,通过孵化农村网络名人、大规模包装博主来赚取流量。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农村文化的正面呈现,甚至将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农村创作者还原为数字工作者,成为资本的增殖工具。

推动农村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

深入培育优秀农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新媒体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优秀文化传播,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将农村文化内容与新媒体平台的特点相结合,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不同文化内容的特点。可以通过互动虚拟现实、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音频、视频等各类内容,增强受众对农村文化的了解。可以通过H5和电子书传播文字、物品和其他种类的内容,以增强对农村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优秀文化资源,大力建设农村数字博物馆。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文化的历史积淀,推动乡村文明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