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植保无人机的前景分析
2019-02-09 21:00  浏览:305

很多人买农产品的时候,都喜欢问:这个打过农药吗?

其实农民也是不想打的。

打农药对农民的的伤害几乎是不可逆的,都说帝都的霾纯正,可与在烈日下,扛着药筒,拿着喷管,汗水与药水混在一起的农民来说,霾真的不算纯。

很多农民因为打农药落下各种疾病,但又不得不打。

随着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的深入,也许不久的将来,植保无人机将帮助农民从繁重且对身体伤害极大的打药工作中摆脱出来。

植保无人机药物喷洒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植保无人机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的特点。

不需要专业跑道,在草坪和平地都能起降。

非常适合我省地形复杂范围农作物农药喷雾作业为农户节省大型机械和大量人力的成本。

由于采用远程操纵飞机,农药对施药人员的危害也可以大大减低避免因食入农药过量的农产品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发生。

也不会因农药喷洒不够而消灭不了病虫害导致农作物减产。

作为农业大国,未来农业植保领域将会有千亿市场空间。

说了这么多,但是无人机在农业方面应用依然“叫好不叫座”。

1、稳定性不足

植保无人机的动力来源分为电动力和油动力:电动力多依靠锂电池,稳定性不足,便捷性、实用性尚缺欠;

而油动力实用性较好,但对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技术不熟练致使在演示过程中出现的无人机失控和坠落的情况时有发生。

2、有效荷载不足

植保无人机有效载荷不足,难以真正提高作业效率。

大多数电动力无人植保机实际载药量不到10公斤,每架次还不能喷洒20亩,就目前情况看,很难提升电动力无人。

3、成本较高

农林植保无人机价格普遍较高导致农户无法承受,同时学习无人机技术的成本也较高。

无人机解放农民的道路还很长,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各企业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农民及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实践。

就目前而言,植保无人机作为农资的一部分,学习无人技术,进行飞手认证(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为其他农民提供无人机喷药等服务,对农人来说是比较实际变现方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