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不用任何农药,谁来为农产品的安全保驾护航?
2018-06-27 14:13  浏览:275
谈到绿色食品,许多人总认为在其种植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农药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农药与“食品安全”不是敌人!植物病了也要吃“药”
本期特访专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保通。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在小麦病害抗性机制、鉴定技术和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绩;在苹果病害的综合防治和新农药的应用技术、无公害农药特性和使用方法等具有丰富的经验。
谈到绿色食品,许多人都认为在其种植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农药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农药与“食品安全”不是敌人。植物病了也要“吃药”,不用任何农药,谁来为农产品的安全保驾护航?
1、农药是“万恶之源”?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一则“有机蔬菜有玄机”的报道,曝光了某大型超市贴有机标签的蔬菜,经检测均有农药残留的问题。事情发生后,除了对涉事蔬菜种植企业的指责外,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将矛头指向农药,把农药说成万恶之源。
记者在基层采访,农民也有更多的无奈和期望。甘肃平凉果农李积岐说,为了生产绿色无公害苹果,他们主要采用了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护,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植物源农药起效太慢,以前的化学农药可能几小时能消灭害虫,但用了生物类农药后,需要两到三天才能见效。病虫对果园的危害不能得到及时防治,而且生物农药的用药成本也比较大。
而农药企业也是一肚子委屈。陕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药企业负责人说,随着环保问题的日渐突出,一大批化学农药被叫停,新型环保型农药开始生产,但推广和被农民接受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农药与“绿色”不是“死对头”
为此,记者采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保通教授,他呼吁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农药与绿色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其并不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
谈到绿色食品,公众总认为在其种植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农药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国家规定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只“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但低毒的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及部分低毒、低残留有机合成农药等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是可以在绿色食品种植中使用的。因此,绿色食品≠不使用农药的农产品。
退一步讲,打过农药后的农产品就真的不安全吗?其实,农药残留与农药残留超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定性,另一个是定量。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制定了3650个农药残留标准,涉及387种农药、284种(类)食品,覆盖了蔬菜、水果、谷物等几乎所有主要农产品。而国家在制定这些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是以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基础,因此只要残留不超标,就是安全的,并不危害公众健康。
如果完全不使用任何农药,谁来为农产品的安全保驾护航?人生病了要吃药与植物生病了要用药,道理是一样的。作物在种植、生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复杂的病虫为害,一旦出现问题,减产是小问题,品质、安全才是更严重的问题。以受黄曲霉素感染的食品为例,其被误食后极易出现危险。但已经有事实表明:科学使用农药可以用于防治玉米和花生等主要作物上的黄曲霉毒素感染。
3、使用得当,农药也能为绿色食品服务
没有农药的开发和有效的防控,作物产量就没有保障,粮食安全就没有基础。追求健康与使用农药之间不矛盾,绿色食品与农药也不是死对头,只要使用得当,农药将会为绿色食品生产更好地服务。
1.注意农药抗性问题。农药使用中农民朋友常常误认为的浓度越大、效果越好,要说明这个问题,农民朋友需要了解一下“农药抗性”!所谓农药抗性,是指生物长期接触药剂后,其后代产生的抗药性。
出现抗药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有害生物自身选择性进化。化学农药使用多年后能生存下来的种群自身结构(包括免疫作用,基因改变,表皮增厚,解毒能力增强等等)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抗药性。二、有害生物的生育特点使其产生抗药性。比如蚜虫,一年发生几十代,容易发生抗药性;小麦锈病病原菌,孢子产生量大,爆发性强,容易发生抗药性。三、用药不当易产生抗药性。如长期单一用药;随意加大使用浓度;喷施药剂不均匀,漏网个体易产生抗药性。
延缓农药抗性的办法:1、不同种类的药物复配:比如有机磷类农药和菊酯类农药复配。2、杀卵药剂与不能杀卵的药剂复配。3、杀灭方式不同的农药混用:比如内吸性杀虫剂与触杀或熏蒸类杀虫剂混用等。4、间断使用农药。5、在有害生物最敏感时期用药:一般来说,杀虫剂选择幼虫期使药,除草剂选择幼苗期用药,杀菌剂选择发病初期用药。6、不能随意加大用药倍数。
2.夏季注意打药方法。夏天天气炎热,给农作物打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农药的药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所以高温季节用药时应注意减少药液的用量。
打药方法:①适当降低药剂的浓度。要根据温度的变化合理调整药剂的浓度。②注意喷雾质量。一般要求雾滴分布均匀,覆盖率高,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同时,要注意喷药全面,尤其一些害虫喜欢在叶背的产卵为害,喷施药剂时要尤为注意。
四种天气不要打药:①大风天气易中毒。②阴雨天气药流失。③高温天气药分解。④大雾天药效低。
做好防护措施:打农药之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务必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长衣长裤,防止农药通过呼吸和皮肤渗透中毒。如果农药污染了皮肤,应立即清洗。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马上前往医院就诊。
按毒性确定喷药的安全间隔:一般高毒农药的残效期为一个月以上,高效低毒农药的残效期为7-10天。无论粮食、油料、瓜类作物和果树,在采收前均应按规范停止用药,以防止发生人畜中毒。
注意稀释倍数和喷雾器密封性:夏季高温季节施药,更要注意兑足水量,保证稀释倍数,每亩药液用量必须在45公斤以上。如果喷雾器盖子封闭不严,施药人员在田间行走时,药液溅出沾到身上,高温季节很容易造成人员中毒。
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注意增加药剂黏着性。露天作物使用农药时应选择耐雨水冲刷的,乳油等比较合适,这些农药在植株表面残留时间较长,而粉剂、水剂等则相对较差。
发表评论
0评